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新聞行業新聞
退磁頻率的深度解析
來源:_退磁機_脫磁機器_用心制造_力田電磁專業廠家 發布時間:2014-07-28
退磁頻率的深度解析
關于退磁場頻率的研究,我國80年代初曾有人作過工作。文獻[3]提出了每F下退磁的方法,即首先在測試頻率附近選取適當的頻率進行退磁,然后再用測試頻率進行退磁;還有人提出直接用測試時的頻率退磁,后者還提出了從高磁感應向低磁感應進行測量的順序。后通過實驗研究了退磁場頻率對軟磁試樣交流磁化曲線的影響,得到:
(1)退磁場頻率對軟磁材料交流磁化曲線起始部分有明顯影響。1J79和1J86樣品退磁頻率在1kHz以下時,磁化曲線隨頻率增加而增加,測得曲線間的差別一般在1%~2%。Mohri對具有高磁導率的Fe-Ni和Fe-Si合金研究結果表明,當退磁場頻率在10Hz~2kHz范圍時,可獲得很好的退磁效果。
(2)對硅鋼樣品在60~400Hz頻率范圍退磁后,測得的曲線較高,在1kHz以上頻率退磁后,測得的曲線明顯下降,且下降速度比1J79和1J86樣品快。文獻[1]提出若將測得的磁化高低作為判別退磁效果的依據之一,那么就可以認為硅鋼樣品在400Hz以下的頻率范圍的退磁效果較好。這個范圍比Mohri的結果窄,估計是由于所用樣品較厚引起的。
為了統一測試條件,選擇適當的退磁場頻率是必要的。若采用測試頻率退磁,由于在高頻下的退磁條件不易控制,不同單位的測量結果可能差別較大。
我們建議我國交流測量的退磁場頻率選在低頻下某一頻率為宜,其理由是:
①在低頻范圍退磁后的曲線較高,退磁效果較好;
②低頻退磁的條件易控制,測量重復性好;
③與直流磁測量的頻率一致,便于比較;
④國外大多數國家也選在低頻范圍退磁。
上一篇:關于退磁法的總結及概述
下一篇:退磁場磁路